第26章 捡漏-《被迫出道的职业赛车手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许多人因此唏嘘,慕远卿这种半吊子都能拿高薪?真是稀奇。

    至于表现?

    路阳的表现还可以,排位赛发挥不错,取代林新辛(常年第二发车位)拿下第二发车位。慕远卿以前怎么发挥,现在还是怎么发挥,完全没有退步的空间。

    但在排位赛中,基本不存在贴身竞争。

    除非有对手恶意干扰你做出圈速成绩,但这样的阻挠会遭遇赛事仲裁委员会处罚。

    在比赛过程中充满竞争、超车、缠斗,而在此刻,路阳不熟悉新车队新赛车调校(根据不同赛道结合车手驾驶风格来确定赛车各项设置)的问题,马上暴露无遗。

    他根本守不住自己的第二,很快就下滑到排名第四。

    林新辛拿回属于自己的第二名次,而再度超越路阳成为第三的,竟是don车队的兰珩。

    解说讶然,语气透着怀念:“上一次见don车队的车手兰珩超车,好像是去年的事了吧?”

    观众席爆发一阵笑声。

    “兰珩还会超车?”

    “很少超吧,但也是会的。我去年看比赛,运气好的话还能撞见两回兰珩超车。没想到今天还能见到,爷青回。”

    “但有一说一,兰珩这人虽然菜,但运气很好。只要他准备超车,前车就一定会出现失误。”

    “哦!那就是捡漏呗。”

    显然大部分人都将兰珩超车归为运气成分,又也许是因为兰珩超车的画面少之又少,转播镜头也给得多了许些。

    主看台前方的大屏幕上,红白相间的赛车稳步前行,同样红白的头盔在烈日下折射灼目的光芒。

    很稳健。

    赛道上确实存在运气成分,但在瞬息万变的比赛过程中,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。

    只要兰珩超车,前车就一定会出现重大失误。

    兰珩又是如何预判这一点?又或者,他怎么把握好超车的时间。

    前车出现失误的瞬间,兰珩就可以准确无误把控时机提前发起进攻。

    二者衔接自然猛烈,让人完全无法防备。

    也许兰珩并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无用。

    但,又关他什么事呢?

    .

    华国锦标赛一般在半小时左右结束,拿下冠军的依旧是尤里卡琼斯,第二名则是他的队友林新辛。

    解说:“恭喜来自don车队的兰珩登上领奖台!don车队的唐老板,望着这几乎不可能的一幕,此刻已经喜极而泣!”

    唐一龙泪眼汪汪地看着领奖台,满脸慈爱与欣慰,多年的付出终于在此刻得到回报。

    媒体组马上去采访唐一龙,比起常年将一二领奖台带回的华升车队,don车队登上领奖台,显然更有话题度。

    更何况兰珩还是以男色出名的赛车手。

    记者a问道:“请问唐老板,您现在的心情如何?”

    don车队建立以来,车手登上领奖台的次数屈指可数。也就跟尤里卡琼斯没拿下冠军的次数差不多,可见这个车队有多心酸。

    堂堂引擎供应商、唯一的厂商(具有独立开发引擎能力)车队,竟连前三都进不去。

    “话筒拿远点,你怼我嘴了。”唐一龙嫌弃地将话筒推开,继而从怀中抽出不知道哪里来的纸巾,泪声俱下,“以前总有人说我们车队是空心汤圆,说兰珩是战地记者(只观望不参与,佛系比赛),说兰珩开赛车就像开观光旅游车。终于,在今天,兰珩证明了自己的实力!”

    唐一龙越说越激动,反观领奖台上的兰珩,一脸冷漠。

    他手里拿着香槟,但也没喷。

    第一、第二名的车手互相往对方身上喷着香槟,却始终无人敢招惹兰珩。

    好像兰珩是个病毒,靠近他一点就会被传染。

    记者b也配合地抹了把眼泪:“唐老板,此时此刻,您想对兰珩说什么?”

    唐一龙吼道:“兰珩牛逼!”

    兰珩:……

    记者c激动道:“唐老板您作为国内唯一的厂商车队,这次站上领奖台,想必对你们车队意义非凡。请问你们车队接下来会有什么动作?”

    这个问题需要好好回答,唐一龙面色逐渐严肃。他扫视一圈观众席,观众都在等他的答案,而此次的采访是面向整个网络。

    华国锦标赛并不会在电视上播出,只会在网络上播出。

    唐一龙言语深沉,却铿锵有力:“这次我们拿下的是华国锦标赛领奖台,下一次,我们要拿下f1!”

    整个媒体组都懵了。

    观众席忍俊不禁、哈哈大笑,纷纷出言嘲讽。

    “唐一龙是不是疯了啊?还进f1,他拿什么进f1?拿兰珩这中看不中用的废物?还是拿被套五圈(同一时间落后其他车手五圈,叫被套圈五圈)的方诺哲?”

    “兰珩拿个第三领奖台,唐一龙就要拿下f1。那兰珩要是运气好点,站上第一领奖台,是不是整个地球都是他的了?”

    “这牛逼吹得真的太过了,不管从哪方面来说,华国都不可能进入f1。”

    “痴人说梦。”

    “别,我做梦都不敢这么大胆。”

    不仅仅是钱的问题。

    f1代表现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汽车技术,目前参加f1的厂商车队具有悠久的赛车运动历史。

    他们的参赛经验、车队技术都经过多年积累,不论哪方面都具有强大优势。

    国内车企还没出生,他们就已经开始赛车运动几十年。

    想要追赶这些车队对技术的要求很高,同样也意味着惊人的研发成本。

    国内并不是没有车企拿不出二十亿(参加f1最低成本),而是花了大价钱,却拿不到好的名次,是吃力不讨好的做法。

    等于花了几十亿,只能在国际舞台上表演丢人现眼。

    高成本、低回报。

    没有商人会做这么愚蠢的事。

    痴人说梦。

    那颗被打压、沉寂已久的心湖,如久旱逢寒霖逐渐泛起涟漪。

    下一次,我们要拿下f1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